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豆制品生产车间,工人在包装腐竹。记者 施辰静 摄
铺浆、保温成膜、结皮分段……随着流水线持续滚动,新鲜的豆浆摇身一变成为腐竹。经过产线工人麻利打包后,成为人们在各大商超中所熟悉的银祥牌盒装腐竹。
17日上午,走进位于同安轻工食品工业园的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,在豆制品生产车间,自动化设备全速运转,头套、口罩、防护服、工作靴全副武装的工人们在飞快操作着。
(资料图)
银祥生产副总周建华说,他们的豆制品加工车间是目前福建省规模最大、国内规格最高、车间设计和建造最为完善的豆制品生产单位。如今,6条豆制品生产线开足马力。
“今年以来,预制菜的销售量比去年增长四五成,预计全年也会有显著增长。”公司董事长陈福祥介绍,预制菜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,去年他们的姜母鸭甚至卖断货,企业肉制品、豆制品等车间的工人从春节前一直忙到现在。
近年来,银祥加紧布局预制菜产业,每年研发不低于30种新产品,仅预制菜研发团队就有30多人。公司一方面创新研发传统闽味,一方面致力于成为“全球风味料理专家”,已经和多个全球知名品牌合作。
同安区拥有预制菜相关企业91家,7家企业入选福建省首批预制菜创新企业榜单;涌现绿进、乐肴居、如意三煲、古龙、银祥等一批龙头企业;2021年,预制菜产业链产值达157.14亿元……
经过多年培育发展,同安区预制菜产业集群已初见雏形,打造出“原材料供应—预制菜加工生产—市场销售”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体系。
去年底,我省印发《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》,提出在厦门同安等地发展以肉产品为重点的预制菜产业基地,还提出以同安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,规划建设厦门预制菜产业创新园。
站在预制菜这个万亿产业的发展风口,同安正在积极打造东南预制菜产业基地。
“在衔接市里‘4+4+6’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下,同安提出在‘十四五’重点发展‘4+4+1’产业体系,并格外重视新能源和新消费两个赛道发展,预制菜产业在新消费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窗口。”同安区发改局局长费薇介绍。为此,同安区于去年9月抢抓窗口期,发布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2条产业政策,做好产业规划,全链接助力预制菜企业发展。(记者 杨珊珊)
编辑:周文俊标签: 厦门同安